返回列表

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

小时候我们总吟着童谣:
“摇啊摇,摇啊摇,摇到外婆桥。
”长大后,外婆可能已不在我们身边,
那座儿时的桥也早已被拆迁,
于是我们再也不唱这首歌谣。
可见,乡愁这件事,
要有家乡,才能品到思念的愁。
著名古建筑保护学者阮仪三先生,
曾参与“寰行中国”2014别克 · 中国文化之旅,
介绍老建筑大镜阁历史及中国传统建筑布局。
今天他做客“一席”,
和你诉说和那些建筑那些岁月的故事。

有本有源

作为清代扬州大儒阮元的第四代后人,1934年出生于苏州的阮仪三,却始终认为自己的身体内流淌着扬州的文化血液。

抗日战争的爆发,让年幼的阮仪三又回到了扬州,于此度过了自己童年的大半时光。随后,年轻的他在当兵五年后,又顺利考进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,开始了为保护古建筑而奔波的一生。

现在的他,有许多的荣誉加身: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,被授予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”等。但他最喜欢的身份,还是:古建筑保护学者。

阮仪三在“寰行中国”2014别克 · 中国文化之旅始发站

有苦有甜

进入同济大学开始,阮仪三就没有停下奔波的脚步,他跑了中国100多个城市,无论是古都名城,还是人迹罕至的城市,都留下了他的足迹。

阮仪三从李嘉诚手下,救下了福州的三坊七巷

他从爱国华侨李嘉诚的手中,救下了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福州,保留了唐朝礼制的三坊七巷。许多明清时期留下的坊规、里规,按照原样修复了出来。但阮仪三笑称:“修得过分新了,有点假古董的味道”;

阮仪三发现了排全国第三的平遥镇国寺

他留下了平遥,为平遥古城墙、镇国寺、双林寺争取为国宝单位,并获得了国家的支持开始修葺城墙,对平遥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,阮仪三至今啧啧称赞:“中国人做建筑做设计,都是按规矩来的,孔夫子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,就这样来建造的,所以平遥古城墙有3000个城堞,72个马面,72个窝铺,这是中国最完整的城墙之一。”

修复前的绍兴 残垣破旧

他负责修缮水乡绍兴,他一改梁思成先生的“整旧如旧”,坚持运用了“整旧如故”的原则,阮仪三说:“大部分我们看到的都是清末民初的东西,那么你就修到清末民初。这叫‘整旧如故,以存其真’。”

“整旧如故”修复后的绍兴

 有成有败 

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阮仪三成功保护了平遥、周庄、乌镇、同里、甪直、丽江、西塘等中国古城。

西塘古镇

即使是上海的外滩和犹太人避难地,都留下了他奋力奔走的身影。

上海犹太人保护区

但这一路走来,并非没有遗憾,阮仪三曾叹道:“我这一生保了很多古城,有的是成了,有的是败了。”

过去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

阮仪三坚持认为:千城一面的城市是没有记忆的。这个信念一路支撑着他,即使现在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,他每年仍会到全国各地古城进行调查,每年都要花20万左右,他笑称自己每年调研都要花掉一辆小轿车的钱。

上海外滩,车水马龙,灯火璀璨

在阮仪三看来:“建筑物就是我们留下来的历史的重要记忆,而这些历史的记忆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。正是它留存了这些历史的记忆,才使我们有乡愁。乡愁乡愁没有乡哪来的愁,所以要留住乡愁,留住这些历史建筑物,不光是留住高楼大厦,留住那些皇宫别墅,而是要留住我们自己真正的房屋。”

十里洋场,黄浦江畔,万国建筑博览群

古有成语,喜新厌旧,但在阮仪三的眼中,那些建筑承载着一段段历史,一段段过去,他想留住这些“旧”,留住一个民族的记忆,这就是他的“不同凡想”。

请锁定屏幕
以竖屏方式浏览